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此时正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家长及幼儿园要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认识这种幼儿传染病,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01 什么是幼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多发于夏秋季,它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
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在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
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02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03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10天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04 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
如何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得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怎么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05 幼儿园里的防护措施
正确的洗手方法
幼儿园老师引导孩子用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来洗手。
消毒消杀工作
班级保育老师每天都会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其中84和水1∶200来比例来配比,对所有玩具、教具进行清洗及暴晒。
时刻关注幼儿身体健康
老师们会对孩子进行晨检、午检和晚检,时刻关注孩子的体温和身体状况。
巡班
我们的保健医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每个班级进行巡班。
紫外线灯消杀
班级孩子离园后,班级老师会打开紫外线消毒灯。
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线预约